经济日报:“菜比肉贵”到底是为什么?两个细节值得注意→


近期 , 国内多地出现“菜比肉贵”现象 。 在同一个超市 , 出现了一斤菠菜的钱可以买两斤猪肉或三斤鸡肉的情况 , 成为很多网友关注的一个热点 。
据报道 , 本轮涨价最贵时每斤菠菜价格高达17.6元 。 而在今年4月 , 一则“农民夫妻一车千斤菠菜卖了15元”的短视频却在网络刷屏 。 彼时 , 究其原因 , 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、结构性、季节性等因素 , 暂时生产过剩 。 仅过了半年时间 , 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, 虽是区域性个例 , 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。
就事论事 , 当前的“菜比肉贵” , 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 。 一方面 , 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 。 由于前期连续阴雨 , 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 , 导致产量缩减 , 采摘不便、运输成本增高 , 终端价格普涨 。 另一方面 , 今年1月份开始 , 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。 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.5元 , 比1月份下降60.8% , 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 。
菜价比肉价低 , 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 。 其实 , 在不少发达国家 , 蔬菜普遍比肉贵 。 近年来 , 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 , 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 。 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 , 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 , 价格波动频繁 , 以天计并不夸张 。 与生猪、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 , 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 , 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。
【经济日报:“菜比肉贵”到底是为什么?两个细节值得注意→】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 。 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 , 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.7% 。 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 , 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 。 对此 , 也无须过虑 , 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 , 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 。 蔬菜生产周期短、产能恢复特别快 , 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 , 值得注意的是 , 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 。 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 , 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 , 顺势出栏肥猪 , 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。
“菜比肉贵”之下 , 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。
一是不同蔬菜的涨幅不同、差距显著 。 以菠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价格能涨数倍 , 同时 , 也有很多蔬菜特别是耐储运类的价格几乎原地不动 。
二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同 , 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 , 有的城市七八元 , 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 。 这启示我们 , 蔬菜保供稳价 , 要紧盯百姓生活最常见的当家菜 , 以北方大中城市的冷季时段为重点 。
菜价波动的背后 , 是大生产、大流通、大市场的格局 。 曾几何时 , 北方城市冬季吃菜难、选择少 。 随着蔬菜大棚的兴起和“菜篮子”工程的实施 , 蔬菜产业多次转型 , 种类不断丰富 , 布局和流通逐步优化 。 总体看 , 我国蔬菜供应有充分保障 , 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列世界第一 , 并遥遥领先 。 相比别的国家 , 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更丰富的蔬菜 。
虽然我国蔬菜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, 但近年来自身也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 。 相比粮食 , 蔬菜生产机械化率依然较低 , 从种到收比较费工费时 。 随着城镇化加快 ,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且薪资上升 , 土地流转费用上涨 , 这都是刚性成本 。 加之消费者需求日益高端化 , 新奇特优品种比例扩大 。 所以 , 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略升态势 。
“菜篮子”产品保供稳价关乎千家万户 , 让每个老百姓吃得好、吃得放心 , 不是件容易的事 , 却是件必须做好的事 。 总体看 , 既要考虑市民需求 , 实现调得进、供得上、不断档 , 又要关注农民增收 , 真正实现“囤菜于田”“存肉于栏” 。
(来源: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)
【编辑:贺方程】

    推荐阅读